在中国古代,从皇帝到大臣;从知识分子到小贩;从商人到普通人,每个人都知道茶。它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。俗话说柴米油盐酱醋茶,茶是中国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而在传说中神农是第一个发现茶的人。
茶的起源
在中国古代,从皇帝到大臣;从知识分子到小贩;从商人到普通人,每个人都知道茶。它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。俗话说柴米油盐酱醋茶,茶是中国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而在传说中神农是第一个发现茶的人。
当没有足够的食物供整个人类食用时,神农出生了。这个孩子天生异相,身体是透明的,五脏六腑都清晰可见,头上长有两只角,牛头人身。当他长大后,当了首领的他开始教人们怎样种植粮食。尽管那时的人们因为神农的帮助能够更好地养活自己,但人类经常因为不加区别地吃东西而生病甚至死亡。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,神农决定品尝数百种草药。他把能食用的放在身体左边的袋子里,介绍给别人吃,用作药用;不能够食用的就放在身体的右边袋子里,提醒人们注意不可以食用。
有一天,他试了一小片新鲜的叶子,因为他的腹部是透明的,所以人们可以看到叶子正在清洗他的每一个器官,在叶子游走全身之后,人们看见神农的身体变得干净如新 。然后他把这片叶子命名为“茶”,意思是“检查”。之后,他继续品尝其他草药,但有一天,神农尝到了“断肠草”,这种毒草太厉害了,他还来不及吃茶解毒就死了。最后,他为拯救人类而牺牲了自己,受到了人们的尊敬。他被称为“五谷之帝”、“神农氏”。而因为神农,茶在当时被称为“药”,变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。
从历史的角度来看,茶业是逐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起来的。
- 在西周和东周时期(约公元前3000年),人们开始种植茶树。此时的茶大多作为蔬菜来食用,或是作为献给神佛的贡品来祈福。而在春天和秋天,它又被当成一种药物来治疗疾病。
- 在战国时期,茶又被当做一种食物来食用。
- 在西汉时期(公元前2000年),茶叶贸易开始在各个地方繁荣发展起来,现在的中国成都是当时最大的茶业集散地。
- 从东汉时期(公元前1500年)开始,为了使茶叶更加容易携带,卖到更远的地方,人们开始制作可以固定形状的茶砖。
- 从唐朝(公元前1200年)开始,饮茶文化在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开始盛行。在这时期出版的饮茶著作《茶经》的作者陆羽,由于对中国茶文化的贡献不可估量,至今仍被尊为“茶圣”。他是第一个出版关于茶的种植、制作和饮用的人。
- 从宋朝(公元前1000年)开始,随着人们对于煮茶水源的重视以及制茶技术的进步和提高,当时社会开始流行进行各种饮茶的比赛。在这段时间里,磨好的茶粉开始流行,然而,茶粉的盛行在元朝末期就完全消失了。
- 从元朝(公元前700年)开始,散茶开始在当时社会的底层开始盛行,而当时的上层阶级,仍旧流行品饮茶砖。也是从这之后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喝用散茶冲泡的茶汤了。
- 从明朝(公元前600年)开始,人们用新发明的制茶技术开始制作黄茶,红茶以及花茶。
- 从清朝(公元前300年)开始,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出口茶叶的国家,中国茶开始在全世界闻名。
六种中国茶
如果你有去过中国本地的茶叶市场,那你会惊讶地发现,会有非常多种类的茶等待你去品尝。你可能会感到困惑,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选择哪一类的茶叶,更别说一下子买到最合适自己的茶叶了。在中国,茶的分类与西方茶文化完全不同。例如,在西方,茶通常是根据叶子的颜色来分类的,而在中国,人们是根据茶叶所冲泡出来的茶汤的颜色来分类。因此,黑色的茶叶在中国称为红茶,这是因为它冲泡出来的茶汤鲜艳如红色宝石,而在西方,这种黑色的茶叶就被称之为‘黑茶’ (Black Tea)。在一些西方文化中,红茶也被用来形容不加牛奶的茶。
为了更好地分清茶的种类,下图用冲泡出来的茶汤的颜色形象地区分六大中国茶。
事实上,鉴别不同的中国茶的种类并不复杂。除了以上根据茶汤的颜色区分种类外,我们还可以根据茶叶的发酵程度来区别。在此之前,我们需要来理解什么是茶叶的发酵。茶叶的发酵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茶叶被酶氧化,从而产生了茶黄素和茶红素,这类物质又可以改变茶叶原来的颜色,使茶叶变红。发酵通常在特殊的房间里面进行,合适的湿度和温度至关重要。因为温度和湿度以及叶子本身所含的水份都会影响发酵的结果。人们用发酵的比例来区分不同类型的茶叶。例如绿茶只有0%-5%的发酵程度,通常没有发酵这一过程。白茶则保持了5%-10%的发酵程度,黄茶发酵至10%, 乌龙茶10%-60%,红茶80%-85%,而黑茶往往是完全发酵茶。